【成语名字】安如泰山
【成语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释义】指安稳得如同泰山一样,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成语用法】主谓式;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反义词】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堪一击
【成语典故】
枚乘为汉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期,他在吴王刘濞(bì)的府中担任郎中一职。
吴王刘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觊觎(jì yú)王位,想要暗中谋反。当时,晁错为御史大夫,他向汉景帝提议,削弱各个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见状,立即联络楚、赵等地的诸侯起兵叛乱。
枚乘心知刘濞的打算,便写书劝谏刘濞,并说:“……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意思是说,您如果可以听取忠臣的劝告,就可以避免祸患。如果一定要依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就会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不过,如果可以改变之前的主意,就比翻手掌还容易,而且还能够让自己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刘濞不听,为了避祸,只好离开了吴国,前去梁孝王的府中当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起兵叛乱,这便是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不久后,汉景帝派遣大将周亚夫带兵平叛,楚王刘戊兵败自杀,刘濞被杀,其他的五个诸侯也都自杀身亡。这场叛乱维持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失败了。枚乘也因为给吴王写的那封劝谏书而闻名,后被汉武帝征召回京做官。只可惜,还没到京城,他便因病去世了。
【成语寓意】
枚乘多次进谏刘濞的故事,阐述了古代君王一定要选贤明谏,才能使地位像泰山一样安稳的道理,否则只会像刘濞一样,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对于人们而言,也要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和善,知错能改,才会有所建树。
【活学活用】
⒈“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⒉“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清·李汝珍《镜花缘》
⒊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坝却仍然安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