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做坚守志向又善于反思的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1 10:15:54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的统编语文教材集中收录了两组格言。其中,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收录了四条名言: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为国家奋斗终生的决心;出自曹植《白马篇》的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为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死了就像回家一样坦然;出自《宋史·李纲传》的宋末将领李纲之口的名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表达了誓死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出自宋代诗人陆游晚年诗作《病起书怀》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抒发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表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这一组格言,与这个单元几篇课文反映的主题是高度契合的。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收录的格言隽语也比较多。第二单元收录了五条熟语,“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都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第一条是说知识是无价之宝,书本中凝聚了作者的心血,所以读书务必认真。第二条是说,总有人比我们对新事物更敏感,总有人比我们行动更早,所以不要轻易满足于现状。第三条是说,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经验丰富、博学多才,倾听他们的教诲,往往获益匪浅,比单纯读书要收获更多。第四条是说,世事复杂,就像只有长途跋涉才能检验一匹马的耐力一样,只有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或长期的共事,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质。最后一条是说,靠近水边的人更熟悉鱼的习性,靠近山林的人更了解鸟的叫声,比喻实践出真知,经历也是一种文化。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头用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揭示单元主题,在单元的“语句段运用”里,又以思考练习题的形式,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古诗,说说三句诗中所描写的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诗,写的是竹子坚韧不拔的神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的《墨梅》诗,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之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还收录了五条谚语,多见于《增广贤文》《名贤集》等古代格言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又作“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是人们关于农事的感悟:杨柳枝条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卉培植却不那么容易成功,后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未必能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有可能取得意外的收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往往苦口,但能治病救人;忠言即便逆耳,却益于行为矫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又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代谚语,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和《韩诗外传》等典籍。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有劝人及时行孝之意。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单独用来比喻某些(不好的)事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停止发生。“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日子好过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又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物资匮乏的日子,不要到了贫穷时才后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这既是无奈的感叹,也有劝人及时勉励、躬身实践之意。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创造,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呼应单元主题,收录了四条格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持久。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这样一种认知:万事万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遇到困境,原先曾经有利的条件也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时要主动调整、主动变化,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保证事业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原是引用自商汤刻在自己澡盆上的一句座右铭,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体现了一种自我反省和不断革新的进取精神。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本作“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后浓缩为四字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在老师的教导培育下成长,最终可能比老师更加优秀。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徇旧”出自《淮南子》一书,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这几条格言从不同侧面说明创新对民族振兴、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怪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