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浅说宏观经济政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10:15:31    

实务当中有很多的措施都能用来刺激经济增长,防止衰退。先简单介绍一下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工具--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又分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指政府通过调节开支和税收,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并避免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发生,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政策。财政政策实质是政府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间接控制手段,通过税收、政府支出来达到经济发展、稳定、实现公平与效率等目标。

  • 政府支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或公共投资必须的商品和服务,而形成的开支。例如基建、国防、行政管理等。
  •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企业或家庭,由他们再到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而形成的支出,例如社保、公债利息、企业补贴等。
  • 政府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税收和发行公债。
  • 直接税是收在财富和收入上的,包括所得税,地产税,公司税,资本利得税等等。一般税收制度都采用累进制税率,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这样政府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层级间,形成财富的再分配,俗称劫富济贫。
  • 间接税,是在商品和劳务上征收,例如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可以抑制某些商品的需求,例如烟草,同时也可以间接影响消费商品的地点,例如日本对于从日本购买,但不在日本进行消费的商品,免征10%的消费税(原来是8%)。加拿大的消费税为13%,澳大利亚为5%。
  • 收入大于开支时,财政盈余,当收入小于开支时,财政赤字。

比如问题中提到的,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均会激发财政赤字、总需求、和经济的增长。增税和缩小开支,会改善财政赤字,但是同时也会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在经济陷入困境,需要拉起时,会采取财政赤字的策略,试图以此来拉动总需求,如下图,通过宽松财政政策,加大政府开支,减税降费,将总需求从AD0拉到AD1,此时横轴的产出,和纵轴的物价,均上涨:



财政政策在施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经济前景可能是错误的,导致错误的政策。然后复杂的经济状况,会拖延财政政策的实施,拉长政策在经济中起效的周期。这样的拖延,或者滞后,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如下3种:

  • 认知滞后,财政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政治性过程,如果经济状况很复杂,则执政者需要时间去分析和研究合适的政策。
  • 行动滞后,行政程序,辩论,投票表决,执行等,都需要时间。
  • 影响滞后,政策执行后,直至在经济体中产生效果,也需要时间,乘数效应也需要时间才能得以展现。

以上滞后,可能导致当政策在经济体中起效时,经济体面临的周期早已不同以往。


其他可能导致失灵的因素有:

  • 对于经济数据的误解,完全就业水平,并非显而易见,往往是难以确定的。此时有可能会导致错误估计及认知偏差。
  • 挤出效应,扩张财政政策反而会导致总需求萎缩。
  • 供给短缺,扩张财政政策下,总需求被成功拉起,然后并没有那么多的商品和劳务进行匹配,最终结果只能是通胀。
  • 财政赤字是有限度的,如果赤字太大,对经济,对政府信誉,将造成重大影响。
  • 若经济面临多种问题,则财政政策并不能一步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滞涨。生产停滞+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调节经济的温度及气候的政策工具,其影响的指标通常为利率。通常有宽松货币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窗口指导等等。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常见的有以下4个通道来实现,短期利率、资产价格、汇率、和未来预期。

还是问题里的情况,经济萧条,某国试图拉起经济,摆脱困境,决定施行宽松货币政策,政策利率下调:

  1. 商业银行的短期借贷利率将追随政策下降(参考美股暴跌后美联储的无限流动性刺激政策),进而刺激总需求、消费、以及各类经济活动的水平。
  2. 资产价格会开始缓慢上涨,因为市场上货币变多了,有了更多的投资性需求。
  3. 私人部门和厂商均会更改未来经济的预期,预期向好,投资和消费需求复苏。
  4. 下降的利率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同时外部抄底的国际资本流入,本币贬值,利好出口。
  5. 最终传导至总需求,物价水平一点点上升,通胀起来,摆脱萧条的困境。

对于我国央行来说,现在已经很少动辄就变动再贴现率这种大开大合的招式,连降准都越来越少地听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灵活的微调性质的变动。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我们可以看出央行更是致力于对经济进行微调。各种创新的政策工具纷纷出台,“稳健的货币政策”,成为了近年经济风向的纲领。

和财政政策相似,货币政策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实务中,即使选择了正确的货币政策,经济状况却并不总是跟着计划走。

  • 当经济过热,私人部门和厂商认为货币供给的减少,用来治理高通胀,将会成功时,他们会预期将来的通胀在更低的水平。因为长期债券收益率中,包含了对于通胀的溢价,高通胀治理后,对未来的经济会向好,债券收益率中通胀的溢价下降,拉低债券收益率,提升债券价格,而债券的牛市,往往处于经济不怎么好的时期。相反,当经济萧条,试图摆脱困境,政府的短期经济刺激政策,提升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发展,会导致对未来预期通胀的上升,长期资产收益率的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即使在短期,利率是会随着经济刺激政策而下降。
  • 当从紧货币政策太紧时,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上升。使得长期债券更为吸引人,从而降低长期利率水平,当货币供给增长率过高,资产价格的预期会过高的被估计,长期债券备受冷落,表现为价格下跌,利率上升,与宽松货币政策的初心,背道而驰,在经济萧条时,反之亦然。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债市警觉” bond market vigilantes。当央行有着很高的可信度时,此效应会缩小。
  • 货币政策传递的另一个问题是,当货币需求变成充分弹性,人们在利率即使大幅下降,依然愿意持有大量货币,政策传递失灵。这样的情况在经济中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出现时,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并不会使人们减持手中的货币,使得短期利率不受货币政策的控制。当经济陷入通缩时,此情况将更为恶化,需要更大的刺激政策,才能撬动短期利率。
  • 相对于通胀而言,通缩是央行更大的敌人。在通缩环境下(问题中就是这样),需要扩张的货币政策。然而一般而言,央行能设定的最低利率为0,如果此时经济依然不见好转,则央行的应对就捉襟见肘了,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在负利率的冒头。
  • 当信用环境恶化,货币供给增加,然而银行并不愿意出借资金时,货币政策也会失灵。近年来最严重的例子就是2008年(包括现在美国的银行不愿意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也是同样的原因),信用泡沫破灭,无论央行如何刺激经济,银行就是不出借资金,不贷款,因为其资产组合和结构已近乎完全崩塌,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通缩压力,然后逼迫央行启动越来越强的货币政策,直至08年的量化宽松,QE,和近期的无限量流动性支持(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买资产)。
  • 例如,美联储repo(回购)窗口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级交易商拿国债来回购资金的数量下降到0,也就是说,交易商都选择不来融资,而是选择卖给美联储。这就是美联储背离了它最初的职责,行使市场参与者的角色直接介入市场交易,被动扰乱市场秩序的后果。这也是政策失灵的例子,等于回购市场没有了,有的只是交易商和美联储直接买卖。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怪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