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原民代教师遗留问题的焦点在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31 10:15:26    

我们只有弄明白原民代教师有没有遗留问题?有什么遗留问题?找出问题的焦点所在,才能够针对问题施一解决的方法,彻底的解决好问题。


原民代教师的问题在网络上不断的发酵酝酿,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愈演愈烈,充分说明原民代教师遗留问题的真实存在,且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的关注,那么,原民代教师究竟有什么遗留问题?问题的焦点又是什么?我们不妨来客观地捋一捋。


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学前班幼儿教师本来都是上世纪中后期来自农村的一些比较有文化的农民,为了应对当时我国教育系统师资力量不足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后来之所以有原民代教师之说,是指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和学前班幼儿教师为了便于称呼的一个统称。一部分转正的就成为了公办教师。自此,一个群体分流成了两个部分。原民代教师的遗留问题就出在待遇从此因为转正与没转正而截然不同上,焦点问题就是大家的待遇是凭转正与没转正配发的,而不是以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


客观地说,转正不转正不是判断有没有付出劳动,是否优秀或付出多与少的依据,众所周知,民代教师当年在转正问题上存在许多的不公平,许多入教时间较早的民办教师,虽然有参加转正考试的资格,由于年龄和文化水平有限无法通过考试转正,出于年龄或灰心的原因离开了教师队伍,自然就没有转正。入教时间较晚有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代课教师有能力通过考试转正,却又没有参考资格,不允许参加考试,看不到希望相继离开教师队伍的也不少,自然也没有转正。但我们不能说他们没转正就是都不优秀,都不合格。没有转正更不是否认他们曾经辛勤付出的理由。说他们不合格,误人子弟或者被淘汰就更是无稽之谈,可笑可恨。我们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在岗教龄才是判断有没有付出,付出了多少和决定待遇多少的最根本因素。所以转正不转正都应该依据教龄一视同仁的分配待遇。只有这样才是公平合理合法合规的正确做法。当然,教学水平的高低,担任职务的分工不同,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的大小会有所影响,但差别不会很大,所以,在待遇上的差别也应该是相应的。同样的教龄,同样的付出待遇却因为转正没转正而大不相同,这才是问题的焦点与关键所在!更何况转正不转正也证明不了合格与优秀,付出的多与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怪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