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淄博村庄田地惊现地面塌陷,专家说出原因,到底可信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1 08:00:39    

突现深坑

2024年1月20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韩旺四村一片农田里突然出现一个约3米深,坑口直径约四五米的陷落坑,大坑紧邻马路,离多户村民住宅不远。村里有一家采矿公司,该公司一直在进行地下开采工作,有村民担心此次事件与采矿有关。

东里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后,他们第一时间封锁了现场,并转移了附近的居民。他们还请来专家进行勘测分析,目前还不能确定地面塌陷是否与采矿活动有关。他们表示,很理解村民出现的恐惧情绪,他们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再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 (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和过程。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石、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震动、降雨雨水向地下渗透、自重压力、地下潜蚀掏空等,引起地面向下陷落;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如在地下采矿、坑道排水或施工中发生突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库蓄引水等。

根据塌陷的形态和规模,分为场陷、井陷、坑陷、沟陷、裂陷等。场陷是指塌陷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深度较浅的塌陷;井陷是指塌陷面积较小,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深度较深的塌陷;坑陷是指塌陷面积较小。

形状呈不规则的凹陷,深度较浅的塌陷;沟陷是指塌陷沿河流或水沟等线状地貌发生,形成一条或多条塌陷沟的塌陷;裂陷是指塌陷沿地裂缝或断层等线状构造发生,形成一条或多条塌陷裂缝的塌陷。

根据塌陷的发生速度,分为突发性塌陷和渐进性塌陷。突发性塌陷是指塌陷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对人类活动造成突然的危害的塌陷;渐进性塌陷是指塌陷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发生,对人类活动造成逐渐的危害的塌陷。

淄博村庄地面塌陷的原因和机理

根据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的现场情况和相关报道,可以初步判断,该事件属于人为塌陷的一种,可能与村里的采矿活动有关。具体的原因如下: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形成大量的空洞和巷道,这些空洞和巷道的存在会破坏地下岩土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使其承受的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面的变形和塌陷。采矿活动还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平衡,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降,进而影响地下岩土体的含水量和强度,从而引起地面的变形和塌陷。采矿活动还会产生振动和爆破,造成地下岩土体的破裂和位移,从而引起地面的变形和塌陷。

采矿活动导致的地面塌陷的机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直接塌陷机理:这是指地下空洞或巷道的顶板或壁板直接失稳,导致地面的塌陷。这种机理主要取决于空洞或巷道的大小、形状、方向、位置、埋深、围岩性质、开采方式等因素。一般而言,空洞或巷道越大,埋深越浅,围岩越软,开采越集中,越容易发生直接塌陷。

间接塌陷机理:这是指地下空洞或巷道的顶板或壁板虽然保持稳定,但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或压力变化,导致空洞或巷道周围的岩土体发生移动或破坏,从而引起地面的塌陷。这种机理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压等因素。

一般而言,地下水位越低,流速越快,流量越大,水质越酸,水压越高,越容易发生间接塌陷。复合塌陷机理。这是指地下空洞或巷道的顶板或壁板和周围的岩土体同时或交替失稳,导致地面的塌陷。这种机理是直接塌陷机理和间接塌陷机理的综合作用,常见于地下空洞或巷道的规模较大,埋深较浅,围岩较软,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

淄博村庄地面塌陷的影响和危害

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给当地的居民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人员安全的威胁:地面塌陷可能导致人员掉入坑内,造成伤亡或失踪。据报道,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发生后,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有多户村民的住宅受到影响,不得不紧急转移。如果地面塌陷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建筑物和设施的破坏: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设施损坏,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据报道,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发生后,有16栋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倒塌,还有一些电线、水管等设施受到损坏,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生活困扰。

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土地流失,水土污染,生态平衡失调,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据报道,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发生后,有一片农田被毁,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同时,地面塌陷还可能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威胁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本文总结

地面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淄博村庄地面塌陷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希望官方能够及时查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防止塌陷面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怪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