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是制度的不完善还是权力太大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1 08:30:24    

权力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最头痛的难题。一方面,若不加以制约,权力很可能会出现失控甚至导致权力腐败;另一方面,仅靠制度是无法完全避免个人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在保持权力有效运转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杜绝权力弊端,这成为各国不断探索的课题。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场关于权力治理模式优化的实践进程。最初,人类社会采取开创者领袖的个人崇拜模式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强调个人魅力和威信,但往往难以制约个人意志,易产生专权弊端。

后来,封建制度形成,以家长般的君主封建思想进行管理。这相对缓和了个人专权,但地区性较强,难成为普遍模式。


而现代,许多国家探索出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确立了法律地位超越于个人的制度格局。以美国为代表,独立而有效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个别中心问题。这无疑是人类至今为止权力治理的一个历史性成就。

然而,即便是三权分立这样的完善制度,在实践中也难能免俗个人因素的影响。美国历届政府也不乏权力滥用的个案。这就演绎出一个深层问题——制度再完善,其实质运转依然离不开具体执行主体的素质水平。

制度既是制约,也需要自觉执行;而执行又可能因为个人利私之心而有失偏颇。这似乎支持“权力问题最终取决于人”的观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制度与人的关系呢?我认为,二者不应对立,而是互为依存。

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明确划定权力运行的轨道,给参与者以明确指引。一个完善的制度框架能最大限度避免个人主观意愿的侵蚀。


正如美国三权分立之精神,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各司其职,使各执掌不同权力的个体和机构互相制约,难有个人能够操控全局。这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权力的专横程度。

但另一方面,精神不改,道德不移,制度终是纸上谈兵。缺乏认同执行精神的参与者,即便制度再牢靠也难发挥作用。一个人即使懂得遵循制度规范,但心中利己,就难谈真诚执行。所以,在个人道德素质监督下,制度才可能真正有机融入社会血液,长期发挥功能。

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制度框架是必要的,这对治理社会具有基础性意义。但其最终运转与发挥效力,依然离不开参与人员的主观执行力量。二者应并重兼顾,只有在制度制约与个人内心驾驭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权力问题才可能找到较为成熟的解决之道。

人性的复杂感召我们持续完善制度,同时也唤醒我们内在作风的重塑与自救,这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长期而深层次的追求方向。


总体来说,制度与个人在管理社会权力运行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能明确权力运行规则,防止个人专断;而参与执行的每个人,如果缺乏立身处世的品德意识与担当情怀,制度的活力将大打折扣。

两者既是依存,也是互相促进。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制度,弭平漏洞;同时也应用更多渠道提高参与者的道德素养与自律能力。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

最后,我们要明白,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建设一个百分之百公平正义的制度,也不可能培养出全然无私的人。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方向,步步惜进,弘扬平等、民主与博爱的精神。只有这样,权力问题才可能趋于温和,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公民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身作则,弘扬责任担当的作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使制度与素质互相促进,使权力在有序轨道中发挥最佳作用。这也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怪百科 鲁ICP备2024098652号-1